电 话:022-86896383、86896880
手 机:13820085065、13516148999
传 真:022-86896880
邮 箱:13820085065@126.com
联系人:张坤、王静
地 址: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工业园
改革开放以后,中国钢铁经历过的两次重大调整
据介绍,改革开放以后,中国钢铁曾经经历过两次重大调整:第一次是1992年~1994年,钢铁行业在“春天的故事”后出现断崖式下跌。这个时期,各个行业“三角债”泛滥,90%的企业都没有了生命力,企业本身市场竞争力不足,企业拖欠工资的现象非常普遍。“那个时候实际上就是经济‘硬着陆’,‘三驾马车’没有一个有活力、力量。”张武宗说。第二次调整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、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钢铁行业的长期转型升级。“对于这次调整,我们要充满信心,为什么?主客观条件已经远非上一次调整所能比。”张武宗认为,“无论是资金、政府调控水平,还是国内消费,都已经极大提高和改善。”
一是有钱消费,有钱投资。“一个春节,中国老百姓能在日本花出去60亿元,这就是目前的消费能力。另外,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比较高,调整的余地也较大,这是有利条件。”张武宗认为。
二是中国已经出现了一大批有竞争力、不怕挑战的企业。经过30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洗礼,中国企业在产品开发、管理提升、服务创新、国际竞争等方面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,足以应对来自市场的冲击。
“不过,调整升级的过程不是短期行为,而是长期过程,企业更要有耐心。”张武宗认为,“十三五”期间,政府不会再搞“强刺激”,企业指望政府出台政策,拉动钢材消费,进而摆脱困境是不可能的。他建议企业理性看待目前的经济形势,调整是必然现象,是经济发展周期的一种体现。“以后,我国的粗钢产量可能会降到6亿吨,甚至4亿吨就不错了,一大批企业将在调整中被淘汰。”张武宗预计。